近日,苏宁物流启动无人驾驶重卡测试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据亿邦动力网,苏宁物流在上海奉贤基地封闭园区内,进行无人重卡低速自动驾驶作业,并在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完成高速场景高级辅助驾驶,还将于5月24日在上海苏宁奉贤物流园区组织路演活动。
▲苏宁无人卡车是国内电商首次推出无人重卡应用 来源:亿邦动力网
虽然无人驾驶这件事,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尚远,但在物流一些细分领域它可能是最具适应性的应用。今年4月12日,无人驾驶重卡HOWO—T5G(L4阶段)投入天津港试运营。这是一次由汽车制造企业、港口用户企业和科技研发企业合作的首度尝试。
实际上,车企主导的无人驾驶重卡测试和运营已不再是新鲜事,但随着我国无人驾驶相关法规的出台,以及科技企业、资本等的纷纷介入,物流企业主导的无人化装备研究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那么,从无人机到无人车再到无人驾驶重卡,物流企业的主动尝试带给行业怎样的变化和思考?
时机已到,无人驾驶物流车来了
此次苏宁物流进行的无人驾驶重卡测试,被称为国内电商首次在物流园区尝试应用,其可实现仓到仓干线运输,全程自动高速驾驶(车内有驾驶员)。与此同时,我国在法规层面和产业链上都已经做了一些准备。
①政策利好。
4月12日,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发布,标志着我国针对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有了一部总法规,该规范也在5月1日起正式实行。
规范发布后,长沙市政府首先响应,制定并发布了《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随后,北京、上海先后发布了地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划定了第一阶段开放测试道路,并发放首批测试号牌。重庆、保定也相继发布了相应的道路测试实施细则,河北、浙江、吉林长春、湖北武汉、江苏无锡等地已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积极推动半封闭、开放道路的测试验证。
▲中国重汽自动驾驶卡车在天津港试运营 来源:网络
②产业链齐动员。
首先,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研发和推进无人驾驶的前锋,车企率先布局。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和今年以来,除上述提到中国重汽自动驾驶卡车在天津港试运营外,一汽解放、福田汽车等商用车企业也已启动路测,蔚来汽车、吉利汽车、威马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等企业也都做了相应布局。
其次,BAT纷纷入局。百度2017年年底称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预计2018年7月与金龙客车合作生产的无人驾驶小巴车实现量产。今年5月14日,腾讯获得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5月17日下午,新浪科技报道,菜鸟将打造一个囊括“海陆空”的智慧物流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卡车等。
③资本发力。
大量资本也面向无人驾驶发力,投资活跃度越来越高。比如日前就有消息传来,中国领先的物联网科技公司G7与普洛斯、蔚来资本联合宣布,共同出资组建由G7控股的新技术公司,研发基于自动驾驶、新能源技术和物流大数据的全新一代智能重型卡车,探索创新物流资产服务模式。
综合来看,在政策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资本助力的情况下,人们普遍看好这一领域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
优势几何,物流企业成功唱主角
在入局无人驾驶汽车,特别是无人驾驶卡车方面,物流企业主导开发和测试的举动,成为一股新生力量,不容小觑。从国内电商、快递企业研发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配送装备开始,这些企业就已从一家单纯的电子商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一步步演变为物流高科技企业,且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①数据支撑优势。
2013年以来,国内物流平台型企业兴起,互联网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后的满帮集团、云鸟、货拉拉等企业,便成为干线运输、城市配送领域的新型物流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其汇聚了线下车主、货主大量数据,对于提升车辆调度效率,建立新运营生态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在4月23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大数据分论坛上,运满满创始人兼CEO张晖提出“无车·无人·无处不在”的概念。他表示,最近运满满与启迪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将大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及智能终端在物流卡车领域的应用。
同时,物流科技型企业也在服务物流企业的同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对于开发无人驾驶卡车有着很好的资源优势,前面提到的G7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据悉,成立8年,G7智能车队管理系统服务的物流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有80多万辆车使用了该系统。
▲苏宁卧龙一号 来源:网络
②场景优势。
此前的4月16日,苏宁物流在南京测试的社区无人快递车为“卧龙一号”。其根据古代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命名,苏宁物流在此基础上融合物联网、云计算、AI等新技术,努力打造智慧物流时代的配送利器。
同时,与苏宁物流同样进行无人车测试的还有阿里、菜鸟、京东等。阿里研发的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已上路进行常态化路测,菜鸟物流也正在测试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并称年内量产商用无人车。
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最重要的是有场景优势。一则通过配送场景,掌握更多的测试数据;二则通过实际场景的变化,实时进行调研,不断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和性能等。
③用户资源平台优势。
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不但有数据优势,还有产业链融合优势。比如,其可以通过与车企、智能网联企业等合作,形成强大的研发平台。除满帮、货拉拉等平台之外,传化陆鲸、易货嘀等平台还依托物流园区、公路港等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为无人驾驶重卡提供测试和调研支持的同时,更可以提供应用平台。
总之,无人驾驶重卡与物流企业的应用密不可分。在新经济、新物流的形势下,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作为用户的物流企业与作为供应商的车企、BAT等科技公司等或者将不再分彼此,他们将同属一个阵营,将注定共同为物流效率而战。
注:物流商用车网综合亿邦动力网、车联网、中国汽车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