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下这一名句,同样也适用于当下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
说它好,好在新消费、新零售、新物流,催生了新的用车需求,虽然伴随挑战,但机遇同样诱人。
说它坏,坏在连年增速的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期,甚至还有负增长风险并存,竞争愈发激烈,生存压力陡增。
当然,无论好与坏,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新时代。敢于筑梦的人,才有圆梦的可能,才有持续赢下去的资本。
4月9日,江淮汽车再度举行JAC品牌日活动,向行业展示江淮汽车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新动向和雄厚实力。
这一次,江淮新能源乘用车正式发布的第八代技术、第三代产品自是活动焦点所在,但与此同时,江淮轻型商用车多款明星车型的助阵也是风采卓然,值得关注。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大潮汹涌,在此推动下,全球汽车产业都在发生巨变,中国汽车业也不例外。
而在应对产业发展新格局方面,江淮汽车从技术到质量到品牌持续升级,为广大用户打造了更加"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的产品,并正朝着百万辆级综合型汽车集团的目标大步前进。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首推企业研发体系的搭建。据悉,江淮汽车整个研发体系由合肥总部国家级研发中心统领,更在意大利、日本设有两个海外研发中心。同时,江淮汽车也是中国首家专利过万的汽车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江淮汽车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233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50件。眼下,江淮汽车已形成整车、核心动力总成、自动变速箱及软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验证、标定开发等完整的"一主四辅"正向研发体系。
于是,在这一研发体系支撑下,江淮汽车无论乘用车、商用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均有杰出表现。
比如,瑞风S7、瑞风S3、瑞风S4等是江淮乘用车的代表作;即将在2019上海车展登场的纯电动SUV——江淮iEVS4,是江淮新能源乘用车推出的全新力作,综合工况最高续航470公里,等速续航理想状态下最高可达600公里;而商用车方面,从轻型产品到重型车辆,都紧跟用户需求,特别契合当下物流行业的使用要求,在环保、承载、舒适、安全等方面领先不止一个身位。
而且,谈及产品的进步,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在答记者问时还举例说,在全球商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像东南亚,相对于日本汽车,江淮汽车已经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
站在价格角度来看,与日本知名企业新车售价相比,江淮汽车已从原来差距很大,变成局部市场新车售价超过日本企业,大多数市场新车价格是日本企业新车价格的95%甚至98%。
另外,针对商用车品牌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把"一带一路"放到江淮汽车全球发展的角度去看,也是非常契合的。
在安进看来,中国企业有经验,在道路条件、使用工况非常粗放的环境下,把产品做得很好。并且,江淮汽车具有先天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产品品质随着江淮汽车多年以来的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度。
所以,面对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一带一路"战略落地过程中,江淮汽车其实也是商机无限。
正如前文提到的,江淮汽车在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上不停发力,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战略定力,展示了"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品牌升级"的实干举措,也指明了"从传统汽车向先进节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转型,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转型,从单一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举转型"的发展路径。
而基于以上战略、举措和路径,江淮汽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也率先起步。在此,仅举一例:汽车试验场是汽车企业打造高质量产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2018年10月,国内首个三圆弧高环跑道整车试验场——江淮汽车新港基地综合试验场一期高环跑道便已建成通车,担负起了测试江淮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车可靠性、耐久性的重任。
具体到江淮轻型商用车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其从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到5G、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技术应用,可为全方位重拳出击。此次品牌日展出的帅铃Q6、骏铃V6、康铃X5、格尔发K7和V7等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帅铃i6、i5、i3等轻型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更在市场上屡屡斩获大单,成为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高效举措。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星锐作为欧系轻客表率,可为物流、客运及改装等不同行业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本次江淮星锐在JAC品牌日上展出的两款国六车型,分别是4系2.2 CTI 6座车型和6系3.0 CTI 17座车型。
据悉,上述两款车型在满足空间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对整车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及承载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升级。
动力上,两款车型动力系统均为江淮合资研发的黄金传动系统,都可达到国六b排放标准。
空间上,搭载2.2CTI动力4系车型,轴距2960 mm,车身尺寸5050*2080*2395mm,使用空间7.8m³;搭载3.0CTI动力6系车型,轴距3580mm、车身尺寸5990*2098*2650mm、使用空间12.3m³。
配置上,两款车型皆可配备四轮碟刹+ESC车身稳定系统、LDWS车道偏移预警、双安全气囊、倒车影像、智能网联等安全与智能配置。
总而言之,自1964年建成以来,历经55载春秋,江淮汽车始终顺势而为,应需而动,并引领时下用车潮流。现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淮汽车业也必将不断进击、成功筑梦,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