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
有人调查了卡车司机:年收入10.7万,日工作8-12小时!是你吗?
2018-06-11 22:37:08 来源:物流商用车网 作者:阿莱

混迹卡车江湖,总有人来问询小编,卡车司机这份工作好不好干?以往,小编不好多说什么,但是今天一份报告的出炉相信可以解除不少人的内心疑惑。

对于卡车司机这个职业,你喜不喜欢、做不做,它都在那里。只是,读完报告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态现状之后,你的决定一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Snip20180611_8.png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报告?

到2016年为止,我国的公路货运卡车已达1500万辆,卡车司机达到3000万人。但是,各类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对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鲜有全面的说明和系统的解释。

在此背景下,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筹)正式展开“2017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依据调查,此番形成的报告全称《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4月10日在京举办了出版发布会。

会上,传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涂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会议并致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院长沈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闻效仪出席会议并发言。

据悉,报告较为全面地勾勒出我国卡车司机群体基本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详细描述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劳动过程的基本特点。报告总结了影响和制约卡车司机群体工作的制度背景,并且面对卡车司机群体所面临的若干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报告发布初衷又是什么?

据介绍,因卡车司机的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强,课题组依托“传化安心驿站”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17个站点和位于石家庄、淄博、沈阳和成都“传化物流公路港”发送、回收问卷和开展个案访谈。

此间,共获得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有效电子问卷1779份;座谈、访谈130位各类人员,基于对这些调查资料和搜寻所得各类其他资料的分析,完成了调查报告的撰写。

作为“传化•安心驿站”公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卡车司机群体的调研将持续进行三年。

课题组希望这些调研报告及其建议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促成有利于化解卡车司机群体面临困境的政策出台。

同时,课题组真诚地希望通过这些调研报告的讲述,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和关爱卡车司机群体,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卡车司机都有哪些特征?

其一,卡车司机性别不均衡,工作强度较大,收入不佳。

➊男性占绝大部分。

报告指出,卡车司机以男性为主(男性占95.8%);平均年龄为36.6岁;已婚比重很高,未婚者仅占5.7%;农村户籍居多(占79.1%),配偶也多为农村户口(占80.1%);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教育程度占57.7%,高中、职高和技校占32.6%;近一半的卡车司机育有两个孩子,65.8%的卡车司机最大(或唯一)孩子年龄在15岁以下,这表明他们承受着较为沉重的养家负担。

➋工作强度较大。

卡车司机每天驾车平均时间在8-12小时的占42.1%,12小时以上的占9.2%。很多司机为了行车方便常常在夜间上路工作。长期、繁重的劳动,加上不规则的进餐和休息,使得卡车司机往往罹患各种疾病。样本数据表明,32.77%的卡车司机患有颈椎病;23.5%的卡车司机患有胃病;22.71%的卡车司机患有腰痛。

➌收入并不让人满意。

卡车司机2016年全年的平均收入为10.7万元。他们对自己的收入情况普遍表示不满意。风险高、成本高和收入不稳定是促使卡车司机打算放弃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此外,高达95.8%卡车司机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这一职业。

其二,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呈现出了五大特点。

➊自雇体制。

调查样本中71.2%的卡车司机开的是自己的车。这说明他们既是司机又是车主,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卡车司机很少选择全款购车,而是使用多种金融手段举债购车。自雇型卡车司机构成当代最大的债务群体之一。

➋“在路上”的劳动形态。

首先,卡车司机的劳动是一种个体化、原子化的劳动。几乎所有的卡车司机都是日复一日地单独或两人一组地奔跑在途中。

其次,流动性。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无限循环:每一个地点都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落脚点。货在哪里,人就在哪里,货指向哪里,车就驾驶到哪里。

再次,不确定性。高度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路线的不确定性、雇佣司机的不确定性、货源的不确定性以及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

最后,劳动的复合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并非简单的“纯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判断力。

➌生产与再生产的融合。

由于卡车司机劳动的特殊性,他们一般不得不吃住、休息皆在车上。此外由于雇佣司机价格较高,“卡嫂跟车”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卡车司机的再生产被深深地卷入到其劳动过程之中,他们在车上从事劳动生产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再生产。

➍男性气质。

卡车司机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职业。在这个男人的世界中滋长出一种特殊的“男性气质”,作为文化符码贯穿于劳工过程始终。

➎“虚拟团结”。

原子化、高流动性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劳动过程,使得卡车司机高度依赖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他们也因此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构起特殊的团结形式。卡车司机通过互联网彼此互动,实现公路救助,并以“卡友”名义建构和巩固了群体认同,同时他们也通过在各种网络论坛中的议论、批评、表达和诉求,进一步建构起群体团结。

哪些制度影响卡车司机?

➊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高额的车辆通行费和各类罚款构成卡车司机的主要成本支出;日益增多的限行规定影响到货源的获取;“9.21”新政以来各种治理超限、超载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短期内却造成卡车司机的运输成本上升;扣分和驾驶证降级制度则对卡车司机的家庭生计构成更直接的威胁。

➋行业制度/政策。

针对行业制度和政策,报告主要从市场准入、挂靠、行政管理、车型标准化、汽车贷款、税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量货车进入市场导致运力过剩,运费被不断压低;挂靠作为一种行业惯例,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卡车司机的权益因此受到损害;公路货运行政管理的多种弊端为卡车司机带来诸多不便,但随着一系列改革新政的推行将逐步去除;车型标准化、汽车购置贷款比例调整等政策也从多个维度对卡车司机产生影响。

➌环保政策。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近年来环保政策频繁出台并被严格执行,这对卡车司机的冲击非常之大。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卡车司机的货源减少;煤炭运输从公路转向铁路,使得因为去产能而受创的运煤车雪上加霜;排放标准的加速升级提高了运营成本,也使得各类货车更频繁地面临限行/禁行,接受更严苛的排放检测,并时刻面临着被报废和淘汰的厄运。

报告提出哪些对策建议?

一是逐步有序地推进非标车型淘汰。

二是稳步推进车辆环保升级。

三是继续整治公路“三乱”,规范路检执法,清理不合理收费。

四是简化办证、审验程序,争取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办理。

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偷油、偷货、“碰瓷”现象。

六是提升高速公路休息区、物流港的服务质量,在国道沿线增设标准服务站。

七是严防疲劳驾驶,关注卡车司机健康。

八是谨慎实施无车承运人制度。

九是加强对卡车司机的去除“污名”行动。

物流商用车网文章,转载联系本站授权 责任编辑:懂一点
52

马增荣
中物联装备委主任

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

和大咖来场约会
张 炜
中物联金融委秘书长

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

和大咖来场约会
刘宇航
中物联危化分会秘书长

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

和大咖来场约会
杨国栋
中物联企业评估办主任

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

和大咖来场约会
秦玉鸣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

中国物流商用车专家委员会

和大咖来场约会

查看更多